沧州交通学院

学校头条

您的当前位置: 院校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校头条 >> 正文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直属党支部 “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党日活动
文章来源:  2018年11月19日 17:39 宣传统战部 点击:[]

第一部分:三十万人同死难,八千里路遍哀声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为了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纪念南京大屠杀81周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直属党支部于2018年11月17日下午组织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本次党日活动由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陈凡丁带队,七位教师党员以及学生党员参加。

陈院长一行人首先来到雕塑广场参观主题青铜雕塑。沿着长廊来到标志碑、国家公祭鼎、灾难之墙、和平大钟。接着来到集会广场,每年的12月13日,南京市民都会在这里集会,悼念遇难同胞,发出和平的誓言。

之后参观史料陈列厅、悼念广场、浮雕墙、墓地广场和遇难同胞名单墙。祭场里黑色的花岗岩石碑前燃烧着遇难者的长明火,人们通过花圈、敬香、默哀等形式,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思。

冥思厅出口处的黑色巨碑上“让白骨得以入殓,让冤魂能够安息,让屠刀化为警钟,让逝名刻做史鉴,使母亲不再悲叹,使战争远离和平,让和平主导未来”的字语历历在目,大家点上一盏红烛灯,为死难者祈祷安宁。走出冥思厅,左侧是和平公园,右侧是胜利之墙,不远处是汉白玉制成的主题雕塑《和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纪念馆前的警钟上 “敲世纪警钟,祈世界和平”十个大字,提醒着每一名有良知的中国人勿忘国耻,兴我中华。不忘历史,才能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第二部分:金忆雨花魂,犹刀剜心脏

——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

2018年11月17日下午,参观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组织师生党员一行人又继续前往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牢记党的宗旨”的党日活动。

下午4时,师生党员到达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陵园北大门耸立一尊高大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大家怀着庄重敬仰的心情向纪念碑和烈士雕像深深鞠躬,表达崇敬之情。之后,师生党员乘坐观光车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对雨花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雨花台的氛围中深刻的理解到革命英雄的精神,学习先辈的精神。

期间,大家还参观了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了127位牺牲在南京地区的革命烈士的历史资料和部分遗物,感受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

此次党日活动的开展,师生党员们均表示自己的党性修养有了进一步提高,不仅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坚守信念、不畏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而且重温入党誓词更升华了作为党员的责任、使命、荣耀,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宗旨,不忘初心,沿着烈士的足迹继续前进,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

第三部分:漫漫金陵行 巍巍中山陵

——参观中山陵

十一月,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直属党支部踏上了前往六朝古都南京的路,并2018年11月18日上午来到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后,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由吕彦直设计,南京民国政府在紫金山选址建造中山陵。陵墓于1926年1月开始兴建,至1929年夏建成,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放于中山陵。

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墓室。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取“木铎警世”之意,寓为“唤起民众,以建民国”。

一行人进入入口牌坊,依山拾级而上,来到中山陵主建筑区域。博爱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八个平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沿墓道前行到达陵门,门额上写着“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再进为碑亭,继续向前直到祭堂。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睡像,壁上刻有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最后是先生的灵堂,墓室顶部是由彩色的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国民党党徽。

通过这次参观中山陵,师生党员们对先生的一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他们将学习先生所传递的精神,秉承“民主、自由”的理念,为目标不懈奋斗!

(编辑:李志伟 责任编辑:李东祥)

上一条:“大冰的小屋”百城百校音乐会走进我校

下一条:我校赴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交流学习

关闭